2025-02-05 21:01:02 | 帮帮网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来参加“预见2021,大时代的融合和蜕变”。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比较喜欢做研究,从2015年开始,也撰写一些行业发展趋势的文章,从“2016,增速逐步下行”,“2017,建筑业加速分化”,“2018,走入深水区”,“2019,传统牛市结束”,到“2020,没有增量的竞争”。写了这么多以后,再看2021年建筑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用 “分水岭” 这个词比较合适。
“分水岭”是什么意思?中国最著名的“分水岭”是秦岭,它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南面是四川和湖北,北面是陕西;“分水岭”的本意是指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
接下来我跟各位来探讨建筑业的“分水岭”,我姑妄说之,各位姑妄听之,看看行业的“分水岭”是不是真的来了,我从 行业改革、产业政策、投资动力、市场、商业模式、发展动力六个方面 跟大家一起探讨我的看法。
第一是行业改革的分水岭 。
建筑业从2000年开始就有很多改革,行业里面有很多微信公众号专门传播行业改革政策,每次有改革出来,会在第一时间推送,这类文章点击量非常大,建筑业是政策性比较强的行业。行业从 改革酝酿 到今天的 实质性推动 ,方向已经逐步的清晰。
首先是 《建筑法》修法 有可能进入实质性的推动阶段,《建筑法》经常被诟病,1997年的7月11号推出,2011年修订第48条关于修改职工保险的相关条文,2019年修订第8条关于修改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文,从1997年到现在23年,只改了两条,所以修法要求是比较迫切的,有很多律师事务所、行业人士都提出了改革的意见。
资质改革方案 已经出台,进入一年的过渡期,从593项减到245项,减了60%。资质改革,一次性砍掉60%,这个力度还是比较大。如果将来再来一次改革,砍60%,就只剩100项了,制约就更少了,我跟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一个想法,但是“放管服”这种趋势已经在行业改革方面出现效果了。
造价改革制度 也已经出台,进入了启动阶段。今年7月24号推出了“38号”文,从中我摘了两段话:“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算的规定,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可以看到这个改革既迫切,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此外,还有 建设模式的改革 ,包括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从政策引导逐步进入实质性推进的阶段,江苏省今年7月份发文就要求“各地每年要明确不少于20%的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的项目实施工程总承包,至2025年,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项目全部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
第二是产业政策的分水岭 。
我们有很多产业发展是靠政策外力推动的,未来产业政策这一外力推动的作用会逐步衰减,产业的发展将逐步靠 内生动力 。
建筑工业化产业政策推出的时候,力度非常大,当时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到各地去拿地,地价要么很便宜,要么买了土地以后基本上可以全价返还给你,我相信类似的政策风口会越来越少,你可以去做建筑工业化,但一定要能够提升效率,能够顺应未来劳动力逐步减少的趋势。
PPP(包括BT,BOT,AB0)、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模式,园区开发、特色小镇这样的业务,也需要有真正的内生动力,只有创造价值模式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
说到园区,很多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都在做园区,我做过一些横向调研,行家告诉我上海就有1000个产业园,全国可能有几万个。这么多产业园,据说大多数不成功,要做好产业园,也要靠内生动力。特色小镇的发展也是如此,有一个流传的所谓“特色小镇死亡名单”,2018、2019年网上都在传,我以为“特色小镇死亡名单”是炒作,没想到人民网上面也有这个名单,人民网是比较权威的,看来特色小镇死亡名单确实是名不虚传。
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如果没有内生动力,所有靠政策的风口去做这些事,都不会得到长远发展。
第三是投资动力的分水岭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现在投资正进入分化和补短板期,我摘录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原文,大家从中可以看到国家对未来投资的新思考。
在总量方面 ,原文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合理增长意味着大水漫灌的机会应该是不可能了。过去建筑业的很多领导经常会谈到“基建投资又会增大力度,又会增长多少”,未来这种情况大概率不太会发生了。
在结构方面 ,《建议》里写的很清楚:“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什么是优化结构?“从无到有”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未来是“从有到好”。中国过去巨量的投资,有很多投到了没有经济回报也没有 社会 效应的地方,比如市区的同一条路每年挖几次、空关的房子、没几辆车的高速公路等。类似的例子,发改委这个层次的人,看到的应该更多。
在动力方面 ,投资的动力源自于什么呢?“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政府的作用是一个“撬动作用”,关键的投资在民间投资、市场主导的投资,那么民间投资持续的关键是什么?投资要赚钱,才可持续。
谈到投资,大家翘首以盼的是 基建投资 。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2015年12.1万亿,2019年的18.2万亿;我们换个角度,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统计,2017年15万亿,2018年14.5万亿,2019年14.8万亿,按资金来源的基建投资这几年并没有持续增长。再看资金来源,主要五个方面: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国家预算资金占比17.5%,国内贷款占比15.3%,两块加起来占比1/3;基建投资大部分靠自筹资金,占比56%。各位,我们自筹资金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八大建筑央企过去几年做了很多PPP项目,说明自筹资金的能力还比较强,但靠哪一类现金流筹下去能持续做下去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投资的动力的角度,我觉得也到了分水岭。
编辑
图表1:基建投资总量—按资金来源口径
编辑
图表2: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占比
第四是市场的分水岭。
过去的建设是全国开花,现在正走向“大国大城”,城市内的建设也 从全面布局到补短板,从粗放的建设转化为品质的建设 。
首先是 市场结构 方面,新增的时代基本结束,而改造、维保市场开始增长。前几年我一直在谈这个观点,像制造业、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三个建设市场,再增长已经很难了。在房建领域国家有个说法:大城市一般不得新建500m以上,要严格限制新建250m以上,100m以上要充分论证、集中布局,县城住宅以多层为主;而基建领域,“71118”骨干公路网、“八纵八横”铁路网基本上建成。
那区域方面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第一是 “胡焕庸线”继续起作用 ,人口依然流向大城市,“胡焕庸线”是一条什么线呢?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研究人口的时候划这条线,从东北黑河到云南腾冲,“胡焕庸线”东南侧44%的国土面积,就拥有94%的人口,贡献了96%的GDP。有领导去中国的人口博物馆就看到这条线,他说我们一定要打破这条线,事实上85年来,统计数据显示要打破很难的,这可能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编辑
图表3:胡焕庸线两侧发展状况比较
第二是 经济发展强劲的城市,依然充满强劲的建设动力 。把2019年全国GDP排名前20城市列出来,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以北,只有北京排入前十名。所以网上有一段话怎么说的呢?原话我把它摘了下来:“今天一条比胡焕庸线更重要的分界线,在中国大地上悄然浮现。它,就是位于北纬31度的“长江防线”。99%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性。守住这条长江防线是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中之重,它的成败,几乎决定了大国崛起的胜负。” 帮帮网
图表4:中国GDP排名前20的城市情况
编辑
这就是“胡焕庸线”和南北城市的对比。经济发展也许有自身的规律,而经济发展是建设的基础,如果经济不发展、没有投资,就没有建设动力。最近复旦大学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教授华民到海南去转了一圈以后,发了一段感慨,他说要警惕海南“自贸区”变成海南“自我区”。所以市场从区域和结构方面都到了分水岭。
第五是商业模式的分水岭。
企业的商业模式从过去的 “羊群效应” 到现在的 独立思考 和 自我坚持 ,从过去的 跟风模仿 到现在有 清晰的STP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我把建筑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五种,分别是 2T、2G、2B、2E和2C 。
2T(to time) ,时代在变化,建筑业会出现很多基于新技术的商业模式,如果能与时俱进,所有人都有机会,一些企业正在跨界进入建筑业。
2G(to government) ,这是资本和大企业的机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PPP模式等。
2B(to business) ,大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机会,就像南通的建筑企业和大开发商进行战略合作,大型房地产企业都有合作商。
2E(to ecosystem) ,大量的专业分包、劳务、材料商、设备商正逐步与大企业形成生态圈,一个企业的生态圈有多大呢?我做过估算,以中建为例,中建有30万人,其背后有240万劳务在跟着做;如果每个劳务企业100人,那就有2.4万家企业跟在后面,再加上材料、设备供应商,中建的背后就是一个中小企业的生态圈。一些大项目、政府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中小企业一般进不去,也可以选择跟在大型企业后面做,这种方式也可以生存的很好。
2C(to customer) ,运营型项目往往要做到有好的客户体验,装饰行业的家装也是面向最终客户的。我发现大多数传统新建企业都做不好2C业务,2C业务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供应链体系在2C模式面前都显著不适应,既不能适应客户的需要,也没有经济性。
为什么要讲这五种商业模式呢?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去做所有的业务,有的业务不适合做就不要强行去做。有些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曾经热衷于玩资本运作,如果不建设资本运作的能力,玩两年就会玩不下去。我见到有顶尖设计院玩了几把投资后就变成一个苦不堪言的设计院,也有央企的二级工程局玩了几把PPP以后就发现投资是苦海,还好是央企的二级工程局,否则就是死海,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风险。
第六是发展动力的分水岭。
建筑业 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逐步衰减 , 新动力正在加速形成 。
有一家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里面说,过去20年全球建筑业每年效率提升1%,而全球所有行业每年效率提升3%;我估计中国建筑业的效率提升大概在1.5%,甚至到2%,进步速度是比较快的。
中国建筑业效率提升的动力源自什么呢?源自管理进步、材料方面的进步,装备的进步也很大,比如说混泥土搅拌站、盾构等都显著提高了行业效率;此外工艺工法的进步,传统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这些传统的动力将难以再带来突破性的效率提升,它只能是1.5%,高的时候是2%。
那么新动力源自于什么呢?可能要从 企业的专业化,客户服务的产品化,建造的工业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 这四个“化”里去找,比如说产品化,福特当年把T型车造出来后,就把 汽车 从2000美金降到140美金,可以想见产品化对效率的提升有多大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也可以在建筑业的生态链中寻找价值、提升效率,要从价值控制以及核心供应链的集成中寻找效率,比如说像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集采,这是方向之一,但是真正能做到有很好体验和价值的集采平台在行业还比较少见。
这是我认为的六个分水岭,供大家参考。
帮帮网(https://www.bbsh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腾冲有云南开放大学教学点吗的相关内容。
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化工)之间有什么区别?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都不太好: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企业有很牛的研究实力,国家也不是太重视。不过从前景上看还是不错的,30年后可能有发展,所以不建议你选着两个专业,除非你有能力继续读博或者出国。制药工程,其实和生物联系相当紧密,但是相比较而言,它比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要好一些,因为那两个太宽泛了,什么都学反而在招聘会上无人问津
微生物专业排名情况求助中国高校微生物学专业排名如下:1 山东大学2 复旦大学3 北京大学4 中国农业大学5 华中农业大学6 中山大学7 云南大学8 南开大学9 武汉大学10 清华大学11 浙江大学12 南京农业大学13 华南理工大学14 中国海洋大学15 四川大学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7 西南大学18 湖南师范大学
高考生妈妈用什么微信头像好高考生妈妈用鲜花或美丽的自然风景、勉励语言微信头像好。1、鲜花或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些图像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加油。2、勉励语言:可以选择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成功在望!”等,以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高三奋斗励志头像给自己的换一个励志的头像,开启自己的励志奋斗史!我为大家收集了
考研微生物和生化专业哪些学校比较好?微生物方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山东大学(济南),武汉大学(武昌),华中农业大学(北京)。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中心,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细胞所,生化所等。仅供参考!生化专业比较好的大学生化专业
考研微生物学大学排名2019-2020考研时,微生物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情况怎样、哪些学校比较好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下属学科,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第四轮生物学学科评结果整理出的生物学-微生物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排名前3名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1 北京大学 A
大学物理竞赛有什么用大学物理竞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影响。首先,它是证明自身实力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竞赛中获得奖项,无疑证明了参赛者在物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至少在物理方面具备一定的专长。其次,对于未来的就业来说,大学物理竞赛的获奖证书能够成为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可能会优先考虑拥有此类证书的求职者,这无疑增加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对
大学学物理系或应用物理,毕业了能干什么啊,好找工作吗?大学物理系或应用物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然而,如果你有机会出国留学,这将使你极具竞争力。目前,国内对具备海外科研背景的人才非常青睐,特别是在物理领域。物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广泛。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一些学生也会选择进入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或教学工作
我想问一下读生物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有些什么工作?首先,不知道你说的生物类的专业指的是什么。如果是纯粹的理科生物专业,那么本科毕业后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去向:考研,当老师,失业,推销药品,或者做与生物不相关的工作。如果是工科的可能相对好一点,但是理想的制药,食品等专业不是很容易。可能有点偏激,但这是我的所见所闻。纯生物科学的毕业生不是很好找工作,这是实话。职业高中有什么专业比较好?
2024-05-22 16:18:49
2023-07-17 15:29:50
2023-08-09 10:15:26
2023-07-20 03:13:14
2023-07-13 04:03:22
2023-07-14 04: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