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器有用吗?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测谎器有用吗?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测谎器有用吗?
这首先要从测谎器的历史说起。
说谎,是人类的种族天赋之一,无需系统教育即可学会,恐怕也是人类最常用的技能之一:几乎不经大脑思考,假话就能够脱口而出。而那些长期习惯于说谎的人,表现就更加自然,完全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的地步。
因此,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说了假话,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约翰.奥古斯都.拉森(John Augustus Larson),生于1892年,他先是获得了指纹鉴别专业的硕士学位,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生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在伯克利警局做了一名警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的经验,让他致力于解决“如何识别谎言”的难题。1921年,当他发明了测谎器时,整个美国都为之轰动。
而这项发明的原理,就是最古老的“做贼心虚”理论。也就是说,拉森认为,当一个人在说谎时,心理上的紧张感、焦虑感或负疚感,就会导致一系列微小的生理变化;只要测量到了这种变化,即可认定此人正在说谎。
而这些生理变化会产生多种表现,如皮肤导电率上升(因为流汗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匀等等;能检测到的异常表现越多,则结果越可信。因此,他将自己的发明命名为“多参数记录仪”(Polygraph),只不过后来都习惯将其称为“测谎器”了。
如何操作?
既然是检测“异常”的表现,当然就得先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表现。因此,测谎器的使用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首先,测试的主持人会详细的给被测试者介绍测谎器的原理,当然,语气都是相当笃定的,让被测试者对于测谎器有一种隐约的敬畏感。
为了让这种介绍更加可信,主持人还会让被测试者试着撒一个无害的小谎,比如说让其在4张扑克牌中默默选定一张,然后主持人将4张牌一一展示,并问“是这张吗?”被测试者都回答“不是”。主持人看看仪器,随口就能说出被测试者选定的是那一张。
然后,测试正式开始。主持人会先问一些无关紧要、肯定能获得真实答案的问题作为铺垫,记录下被测试者此刻各项生理指标,作为“正常”表现的参考数值。这类问题被称为“对照组问题”(CQ),诸如“你叫做XXX吗?”“你出生在某地吗?”“你登上过珠峰吗?”等等。
有时候,CQ问题也会故意问一些普通人都可能撒谎的尴尬问题,如“你从来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吗?”“你曾经看过色情视频吗?”,以此来确定CQ值的准确范围。
接着,就是测试的关键部分了。主持人会问一些与案情相关、非作案人不知道的敏感问题(RQ),但不一定是需要用“是”、“不是”来回答的,比如“你有对着受害人开枪吗?”“受害人是被勒死的吗?”、“你知道那个黑色的包扔到哪里去了吗?”、“作案的是两个人吗?”、“当时财务室里的灯是开着的吗?”等等。
如果被测试人在回答RQ时撒了谎,按照拉森的理论,测得的各项生理指标就会与回答CQ时有明显的差异。差距越大,则说明被测试者越可能是在说谎。
真的有效?
那么,测谎器,或者说拉森的理论,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答案是:很难说。
首先,因为说谎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牵扯到人类的思维、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而又是发生在转瞬之间,所以现代医学的主流观点并未承认拉森的理论,也并无有力、可信的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实际上,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在200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认为,测谎器是“不可信、不科学、充满偏见的”。
其次,在说谎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人敏感、慌张、胆小怯懦,有人麻木、冷静、胆大妄为;对曾经做过的事情,有人会心怀歉疚,而有人则毫无愧意。很显然,对这两类人而言,其说谎时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量是不同的:胆小者汗流浃背,胆大者神情自若。那么,究竟变化量多大才算是“异常”呢?标准设定太低,会有很多无辜者躺枪(误真为假);标准设定得太高,则会放跑一些老练的说谎者(以假乱真)。因此,这个标准只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获得的数据上,取一个中间值,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少数的被测试者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当然,医学检验上的判定标准也往往是中间值,但人类心理上的差异,往往比生理差异更大,所以出入也就更大。
况且,这种实验不太可能是针对真正的嫌疑人来大规模的搜集数据,还要考虑到参试者的个人隐私保护,往往就只能找一些志愿者,问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进行测试,其压力、紧张感自然不能与生死攸关的罪案侦查相比,其可信程度恐怕就难以保证了。
此外,测试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说话的语气、语速都可能影响到被测试者的情绪,倘若有预设立场,则得到的结论就更可能是错的。

测谎仪的准确率是多少?
当代测谎:机器与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机器测谎的手段不断加入了科学的内涵。当代
测谎仪
比较标准的叫法是“多功能生理扫描记录仪”,主要测定人体生理变化的4个方面: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但别以为一上测谎仪便知是否说谎,实际上测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美国为例,目前使用的测谎方法主要包括3个阶段:测前面试、取得测谎图表、对测谎图表进行分析。整个测谎过程通常要进行两至三个小时,人们也许会以为那部设备齐全的测谎仪很重要,实际上测谎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测前面试。
测谎过程的具体操作倒相对简单。专家在被测者胸部和腹部束上皮肤接触管,在食指和
无名指
上夹几个夹子,胳臂上安有
血压计
。专家按事先约定的一系列问题提问,被测者则回答“是”或“不是”,仪器设备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动记录下了反映被测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方面的扫描图。其后,专家在评估被测者是不是说谎的时候,不仅要根据测谎仪的记录图表,而且还需考虑被测者的行为举止。
最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的科学家利用功能磁性共振成像技术,对志愿者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人脑内的某一部分与说谎有密切的关系,说谎者的大脑看起来与诚实者不同,为更准确的测谎提供了新的方法。
由于测谎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谎仪在许多疑案、难案、重案中起到了突破性作用,因而其运用也日益广泛。目前,测谎仪已成为许多国家警察机构的常用设备,美国、加拿大、日本、土耳其、韩国、
以色列
、俄罗斯、
波兰
等国都使用测谎仪,研究和开发新的测谎技术的国家更多。甚至有的国家在司法过程中,将测谎视为提供证据的合法手段。
美国测谎家常便饭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大国,测谎技术也名列前茅。虽然美国1988年通过的《雇员测谎保护法案》禁止任何人通过测谎仪预知某人忠实与否,但该法案并不禁止使用测谎仪。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测谎仪的应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测谎检查。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时不时地使用测谎仪,像
联邦调查局
、中央情报局、
国防部
等部门是使用测谎仪的大户。在非政府行业,测谎仪的使用也在飞速上升,尤其是保安和医药公司,通过测谎是不少职员受雇的一道关卡。
测谎仪会不会说谎?
测谎仪是检测人是否说谎的工具,但测谎仪本身会不会说谎呢?这个问题自测谎仪问世以来,争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
一方认为,测谎仪的记录是对被测者在回答相关问题时情绪变化的生理反应,只要测谎条件齐备,专家经验丰富,测谎结果就值得相信。美国曾经研究测谎仪长达15年的专家麦克·奥凯利声称自己的测谎结果准确率可达96%。美国测谎协会说得更玄,合格的测谎准确率可达到百分之百。联邦调查局的一份文件也指出,测谎仪除了发现犯罪行为外,还可以“清除怀疑、核实目击者证词、确证所提供的情报和确定原告讼词的准确性”。
另一方则认为,测谎仪只记录主观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弄错。例如当一个无辜者的表现看来像个犯罪者的时候,由于害怕而使得他在供述时显得十分紧张,这样极可能被误认为是在说谎。也就是说,若是没有任何说谎的理由,而又出现说谎的反应时,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测谎仪看似客观,但在客观的表面下往往会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曾有研究报告指出,测谎仪的准确率很低,仅为35%。即使在最符合实验室要求的条件下,准确率也只有64%到71%之间。
说到底,测谎仪只是一个工具,测谎结果也只能说是个参考,再准确的测谎仪也难保万无一失。
帮帮网
关于 西方 心里学的问题 现在西方大学什么学科 是关于 研究 人类行为的、
帮帮网(https://www.bbsh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 西方 心里学的问题 现在西方大学什么学科 是关于 研究 人类行为的、的相关内容。
主要是行为
心理学的一部分,具体有可以精确到犯罪心理学,微表情学和人格心理学。
不过任实用性的学科,都是要有主干心理学知识做基础的
而且西方的大学阶段是大科学,不会把一个学科分的这么细
你可以选在
应用心理学专业(applied psychology)
以上就是测谎器有用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帮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帮帮网:
www.bbsh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