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04:15:41 | 帮帮网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704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 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 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 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 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 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 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 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微电子 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系统测试、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 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原理(6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半 导体物理(64学时)、电子线路A(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48学 时)、集成电路工艺原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原理(64学时)、电 子系统设计(64学时)、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48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理论(48学时)、电磁场理论(4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4学时)、信号与 系统(64学时)、数字电子线路(64学时)、固体物理学(64学时)、半导体物理学(64学时)、集成 电路原理与设计(64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48学时)。
示例三:核心必修课,包括电路分析(5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学时)、固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半导体工艺原理 (48学时);专业方向核心限选课,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2学时)、集成电路CAD (32学时)、集成电路工艺设计(32学时)、半导体光电材料(32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32 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半导体基础实验以及微电子技术 专业实验等。 帮帮网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CAD》、《计算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射频电路基础》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电子类企业:电子技术、产品研发、各种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的研发、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IC设计、技术开发。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去向是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也逐渐热火起来了,竞争力也很大。微电子专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报考热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微电子学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激光器的研究应用、传感器的研究等的当代热点研究领域,都是微电子的范畴或者与之紧密相关。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等。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考研院校排名如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如果是学生就业排名,那么学校牌子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清北复交浙最强(参考部分企业给清北复交浙的研究生单独高薪,如2021届秋招的oppo公司等)。
这其中,清北的牌子又是最能打的(国内对清北的推崇),当然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的牌子已经足够高了(复旦的ic设计是复旦的王牌专业),在这个级别里个体差异大于学校牌子差距。
因此,针对学生就业排名,我的个人意见是:第一档:清华、北大、复旦。第二档:上海交大、浙大。第三档:东南、中科院、成电、西电。第四档:其他中流及以上985院校(需要排除如中国人民大学等文科类985院校,此处的中流指的是中坚九校)。
其中第一档和第二档差距不大,第三档和第四档差距也不大,第二档和第三档差距更大一些。两电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太多,导致生源难以保证,中科院的学术实力无可挑剔,但就业来说确实一般。
但有一个问题是,比如南大、中科大、华科、哈工大、西安交大、天津大学等985院校,虽没有纳入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但因其学校牌子的效应,微电子研究生的就业也不错,至少我觉得不比两电差,所以第三档和第四档也没有很明确的区分,总体差别并不大。
如果是科研学术排名,那么可以参考历年ISSCC(集成电路设计的顶级会议,有ic设计的奥林匹克之称)各大院校发表论文的数量。
以上就是帮帮网整理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排名,急急急!(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帮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帮帮网:www.bbshu.com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排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基本能力。排名:1 清华大学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天津大学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 深圳大学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电子专业的大学排名是怎样的?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1、上海交通大学2、北京大学3、南京邮电大学4、中山大学5、电子科技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复旦大学9、西北工业大学10、清华大学11、吉林大学12、华中科技大学13、南京理工大学14、南京大学15、华东师范大学16、浙江大
研究生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研究生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如下:1.电子科技大学。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北京大学。4.清华大学。5.东南大学。6.北京邮电大学。 7、复旦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9.南京大学。10.浙江大学。微电子学,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学科,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学科内容主要涉及集成电路、微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制造
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大学进行的排名,以下是微电子专业前五名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首批以微电子技术为重点发展学科的高校,并长期在该领域保持着重要地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
202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课程就业前景及方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有: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等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有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微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虽然说理工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炙手可热的选择,而电子信息程专业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大家一定要在确定专业之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否则的话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如果说你也对此有想法的话,这里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为大家推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根据2023年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电子信息了工程专业总共有74所大学进入榜单,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电子
研究生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研究生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如下:1.电子科技大学。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北京大学。4.清华大学。5.东南大学。6.北京邮电大学。 7、复旦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9.南京大学。10.浙江大学。微电子学,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学科,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学科内容主要涉及集成电路、微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制造
微电子专业排名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1、上海交通大学2、北京大学3、南京邮电大学4、中山大学5、电子科技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复旦大学9、西北工业大学10、清华大学11、吉林大学12、华中科技大学13、南京理工大学14、南京大学15、华东师范大学16、浙江大学17、武
2023-05-19 17:26:47
2023-09-03 11:45:26
2023-05-18 18:44:49
2023-09-04 23:06:50
2023-09-03 13:37:26
2023-09-03 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