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2024-08-08 12:10:25 | 帮帮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相关的问题,今天,帮帮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 Eugene Garfield( 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 1945 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 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
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 Key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 1963 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 SCI论文 ”。
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SCI同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学文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独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将一篇文献作为查找的线索,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SCI每年均对其收录的期刊进行较为客观地评估,以当年一种期刊过去2年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2年内该期刊发表论文的总篇数,作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从出版形式来说,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 年,ISI推出了SCI 的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
据统计,SCI已收录全球6500种刊物。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9月,SCI收录我国大陆科技期刊78种;同上一年相比,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有稳定增长,SCI论文数增长15.2%,论文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分别增长4.4%和4.3%,我国论文过去十年间总被引用数上升了4位,达到世界第14位。然而,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尚没有一个学科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平均值。 EI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Ei 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SCI(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EI(工程索引)
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R(科学评论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俗称“南大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年出了 2000 版,200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俗称“北大版核心期刊”。
C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助的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中文科技期刊的基于web的科技文献文摘、引文、联合目录馆藏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大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中文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有效发现和评价服务。结合对全文数据库的开放链接,建立基于核心科技期刊的知识发现、评价和推介服务体系。
ASPT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ASPT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S)、北京大学图书馆(P),中国学术(光盘版)电子杂志社(T)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的英文缩写.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期刊管理数据。如刊物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
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CJCR是按照美国JCR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选择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000多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十余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创建的中文医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是面向医院、院校、科研、图书情报、医药卫生和医药出版等单位的文献摘要数据库。它收录文献量大,专业性强,信息新,查询途径广,更新及时,系统功能比较完备,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检索最新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几乎收录了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部核心期刊、重要刊物以及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期刊,内容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相关领域。CMCC 是目前我国同类产品中提供信息量最多、传递速度最快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
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书评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学科领域中的344种核心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2社会科学期刊中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CASS也有人称之为“社科院版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
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 378 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
CAJC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的分析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专家遴选900多种社科类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双奖”“双百”“双效”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近万种期刊为基数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 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也被视为省级期刊。
增刊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1、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图书馆著名著作都有哪些啊?2、国家图书馆学刊是什么级别的期刊3、图书馆工作中的编目 标目和款目分别指什么?4、图书馆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些是比较好发的?5、《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6、图书馆学期刊哪些属于国家级期刊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图书馆著名著作都有哪些啊?

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杂志、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等。

1、《中国图书馆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

2、《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

著作:图书馆学导论、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等。

《图书馆学导论》是2003年8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良芝。

本书是一部关于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的概述性著作。它将知识与信息的组织、整理和交流确定为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社会分工,将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技术、理论,以及通过图书馆实现知识、信息传递的原理确定为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以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现实为背景,概述了图书馆职业进行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知识与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图书馆职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图书馆职业的哲学基础。

扩展资料:

图书情报工作的办刊历史:

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创刊。

1961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

1967-1974年,因“文革”停刊。

1975年,复刊并更名《图书馆工作》。

1979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

1980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工作》,月刊发行。

2009年,改为半月刊发行。

2014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2016年5月,《图书情报工作》第十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

国家图书馆学刊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查了查,是核心。北核、南核的双核。图是查询结果,双结果更可靠一些。

图书馆工作中的编目 标目和款目分别指什么?

分类:教育/科学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图书馆工作中的编目 标目和款目分别指什么?请详细和通俗的回答一下,急用!!!多谢各位了

解析: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之比较

杨小云

(渭南师范学院 图书馆,陕西 渭南 714000)

文摘:《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在适用范

围、对电子资源的著录等方面都有一致性,但在着录规则、标目形式、版本说明等又各不相同。

关键词:编目规则 ;文献著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我国编目人员进行中文编目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工具。近10年来,随着网络资源和电子文献的迅速发展,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组织形式等都有较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历时两年半时间修订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以下简称《规则》)于2005年4月正式出版,它与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一版相比,新版在内容、章节、结构上作了大量调整、修改,更加客观、更加规范,也更加贴近编目工作的实际需要。1985年8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本着等效采用ISBDS和“基本采用、个别改动”AACR2的精神,结合中国西文文献编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了《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试图既能满足手工记录的需要,又能照顾到自动化的发展”。它在规范西文文献著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中国西文文献的著录与国际接轨,为共享西文文献书目数据奠定了基础。2003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第二版,中国的编目规则日趋完善。

2.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相同点: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尽管修订的时间和机构不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遵循了以下修订原则:

2.1坚持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修订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坚持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规则》的前言说,“修订要坚持与国际接轨,依据ISBD、GB3792.1最新版、AACR2R/2002年版等”。以ISBD最新版与GB3792.1最新版等为依据,既体现编目原则,又不机械照搬。《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修订组进行修订工作,2002年4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修订稿的内容完全遵照ISBD和AACR 2 1998 Rev.和AACR2R-93的原则,为适合于我国西文文献编目、著录人员的使用,除对国际标准条文作了一些必要的说明外,还对我国个人和团体著者的著录规定作了详细阐述;对原有的“附录”进行了增补和扩充。《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从事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人员的要求,可以说,它的编辑、出版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西文文献编目、著录工作方法的第三个阶段。

2.2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从文献类型角度分析,《西文文献著录条例》适用于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电子资源、非书资料、测绘制图资料、乐谱;《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前者的适用范围,而且将非书资料拓展为音像资料、缩微文献、手稿、古籍等。《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中“连续性资源” 是AACR2-2002修订的重点,AACR2-2002采用新名称“连续性资源”取代了“连续出版物”, 其适用文献的范围也扩大到“连续出版物”和“集成性资源”。

2.3对电子资源的著录。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考虑到网络环境下电子资源的特点,而者都专门设章阐述电子资源的著录。修订时既坚持整个编目规则体系的一致性,又考虑了各种文献的特殊性。《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吸纳了AACR2-2002最新修订的内容。采用新名称“电子资源”取代了“计算机文件”,并修订了“连续性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具体著录规则。

2.4 二者在编目规则上趋于一致。

由于中文文献的自身特点和用户查找文献的习惯的不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作了一些个性化的规定。修订后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本土化特色突现。对中国人名、中国团体和中国地名的标目形式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方面使条例完全适用于我国编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谓是“中国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国内首次为本国专用名称的西文标目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完全可供西方国家在编制条例或编目实践中参考借鉴,为中国专用名称国际标准化铺平了道路。

3.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的差异

3.1著录款目上的差异:《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取消了主要款目和附加款目,与此同时,增加了通用款目,确立了交替标目在款目和图书馆目录中的地位。《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则保留了主要款目。

3. 2著录规则上的差异 帮帮网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明确规定:对于中国古代著者,规定信息源载有古代责任者的所处朝代(1912年以前)简称,著录于姓名前圆括号内。

例如: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红楼梦/(清)曹雪芹,(清)高鹗著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明确规定:对于僧人责任者的法名原样照录,法名前原题冠“释”字,著录于圆括号内。

例如:弘一大师文集/(释)弘一大师著

少林文水诗选/(释)海灯著

对于外国著者,《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规定信息源载有外国责任者国别时,将国别简称著录于姓名前圆括号内,若同时载有汉译姓名和姓名原文,姓名原文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圆括号内。

例如: 编目工作/(英)E.T.亨特(Eric J.Hunter),K.G .B .贝克韦尔( K.G .B .Bakewell),编著;

林毅[等]译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要求个人著者按照规定信息源如实照录,在题名责任说明项内不著录个人著者的朝代、国别或者在僧人的法名前冠“释”字。

3.3标目形式的差异

3.3.1个人名称标目的不同。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个人名称标目由标目主要成分及附加成分组成”。不同类型的个人名称,其个人名称标目的主要成分有别。例如:普通汉语个人名称标目的主要成分包括姓名、笔名、字、号等。普通古代人物名称标目的主要成分包括姓名、字、号等,普通外国人中译名称标目的主要成分包括中译姓氏、中译姓名等。

个人名称标目的附加成分,用于修饰和区分标目主要成分,包括生卒年、朝代、国别、民族、性别、学科、职业、称号籍贯、外国人姓名原文等。个人名称标目的附加成分,应在之前和之后各置一组圆括号内,各附加成分之间应隔一空格位。

例如:鲁迅(1881.9.25—1936.10.19)

(唐)李白(701-762)

(美)爱因斯坦(Einstein,Albert1879.3-1955.4)

《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规定:“个人名称由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共同构成。” 主体部分一般为姓名,附加部分则包括贵族头衔、皇室、教皇、姓氏、年代等。该条例还规定“按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方式转写,并在姓与名之间用逗号、空格(,)分隔,双字名拼音连写。”

例如: Lu,Xun(鲁迅),1881—1936

Zhang,Xuecheng(章学诚),1738—1801

Kangxi(康熙),Emperor of China,1654—1722

3.3.2机关团体标目形式的不同

在中文文献标目,机关团体标目无主标目与副标目之分。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则明确规定“从属团体名称不具有独立识别性,则应作为上级团体的从属标目(亦称副标目)”

3.3.3版本说明上的不同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版本说明通常以序数词与“版”字相结合的术语或以区别其他版本的术语形式出现,数字一律用 *** 数字著录,省略“第”字,著录为“X版”,初版或第一版不予著录。

但是有一个例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版权页题:第1版第1次印刷)

例6将题名页中的“第四版”视为题名的一部分,不符合用户的认识与习惯。在题名页中标注版本说明的中文文献,在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所以对此实例的质疑有普遍意义。《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将版本概念按不同文献类型分别描述的做法是很好的。

当前,机读目录格式正被各类型图书馆所普遍使用,网络化环境的形成使得编目数据的共享成为现实。数据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而建立标准化的机读目录和高质量的书目数据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对此,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应完善原有的条文、补充尚未明确的项目,同时根据计算机编目对文献特征揭示得更为细致的要求进行更严密详尽的修订。使二者更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从而指导编目实践,让编目工作每个具体环节都能有据可循。

参考文献:

1. 富平.继承与变革: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2

2.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M].第二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3林明.《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的若干新特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P73-75

4 方威明.《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之变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2P56-57

5段明莲.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P83-86

作者简介:杨小云(1968—),女,陕西韩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图书馆系图书馆学专业。现任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表论文数篇。

联系电话:***********

E-mail:tsg@wnedu

wntsg@21

图书馆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些是比较好发的?

北大核心目录图书馆类期刊排名: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2 图书情报工作

3 大学图书馆学报

4 情报学报

5 图书馆论坛

6 图书馆建设

7 图书馆杂志

8 图书情报知识

9 图书馆

10 图书与情报

11 情报理论与实践

1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3 情报资料工作

14 现代情报

15 情报科学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 国家图书馆学刊

18 情报杂志

这是最新图书馆核心期刊的排名,排名靠后的相对好发一些

《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在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出版发行之前,还是以2011版为准;

在目前的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家图书馆学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图书馆学期刊哪些属于国家级期刊

CNKI的核心,严格的图书馆学(不含情报学)共11种:

1、中国图书馆学报

复合影响因子:2.422

综合影响因子:2.009

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复合影响因子:1.002

综合影响因子:0.663

3、图书馆学研究

复合影响因子:0.944

综合影响因子:0.716

4、 图书馆建设

复合影响因子:0.918

综合影响因子:0.781

5、图书馆杂志

复合影响因子:0.888

综合影响因子:0.728

6、图书馆论坛

复合影响因子:0.866

综合影响因子:0.746

7、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复合影响因子:0.717

综合影响因子:0.620

8、图书馆

复合影响因子:0.695

综合影响因子:0.596

9、大学图书馆学报

复合影响因子:2.091

综合影响因子:1.818

10、国家图书馆学刊

复合影响因子:0.904

综合影响因子:0.765

1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复合影响因子:0.611

综合影响因子:0.499

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

历史师范专业大学排名

帮帮网(https://www.bbsh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历史师范专业大学排名的相关内容。

开设历史学专业的大学共计228所,在这些高校中,历史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有: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2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
1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3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8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4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现任校长为胡军教授,校党委书记为林如鹏教授。“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6年 公立 综合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5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平方米。现任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46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
6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3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7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24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8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44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9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2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0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1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南开大学占地448.97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19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1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
13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北大学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2年 公立 综合 陕西省人民政府
14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5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现有6个校区,占地2475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38年 公立 师范 湖南省人民政府
16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1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7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37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8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2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9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以上就是帮帮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帮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帮帮网:www.bbsh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是核心期刊吗”相关推荐
财会学习是省级刊物还是国家级刊物?征稿要求是什么?
财会学习是省级刊物还是国家级刊物?征稿要求是什么?

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入选在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图书成绩在新闻出版领域备受瞩目。首先,从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一五”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复旦版“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医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图书被列入其中,这些选题体现了出版社在学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影响力。同时,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也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认可。在上海市第一批“‘十一五’

2024-06-13 17:47:51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心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心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402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学科040201基础心理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天津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040203应用心理学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武汉大学二级学科120501图

2023-03-24 03:31:46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核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核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827核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学科082701核能科学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082703核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武汉大学二级学科120501

2023-04-03 18:54:33
国家重点学科: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哲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101哲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二级学科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共中央党校010102中国哲学武汉大学010104逻辑学中山大学010105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010107宗教学四川大学010108科学技术哲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

2023-03-27 09:53:20
图书馆学学校排名 图书馆学未来就业方向如何
图书馆学学校排名 图书馆学未来就业方向如何

图书馆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大型企业信息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图书馆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从事与图书档案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其实非常广阔,可以分为:1.信息咨询员——帮助人们查找信息和解决问题;

2023-05-18 17:25:05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数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数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数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701数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二级学科070101基础数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070102计算数学大连理工大学湘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南大学070104应

2023-03-28 13:51:27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法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法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301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二级学科030101法学理论吉林大学030102法律史华东政法大学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浙江大学030104刑法学吉林大学030105民商法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106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030107经济法学西南政法大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030109

2023-03-26 08:23:10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类别学科代码及名称学校名称一级学科0703化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二级学科070301无机化学中山大学070302分析化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湖南大学070303有机化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070304物理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山大学国家重

2023-03-26 18: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