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15:01:55 | 帮帮网
想要提高高中语文成绩,那么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模板,仅供大家参考。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帮帮网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文首:①开编点题 ②渲染气氛(散文) ③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④设置悬念(小说) ⑤为下文做铺垫 ⑥总领下文
2文中:①承上启下 ②总领下文 ③总结上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散文) ②深化主题(记叙) ③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模板: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②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答题模板:强调了+对象+特征
③设问:引起读者思考
答题模板:引起读者对十对象十特性的注意 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①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②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③副词:(如: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 -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十地点) 十人十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七、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八、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主题(或丰富了主人.....性格)。
九、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 记叙了..... .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 (批评了)歌颂了....表现......
③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描写,赞扬.....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表达辽...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了,
十、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 ..... 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 .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 .....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 ...... 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十一、描写手法的作用
1.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 (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①外貌:描写.....的样子,表现了....
②语言: .....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③心理: ....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十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 ...... 的景物描写,写出.....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十三、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 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 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 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 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①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②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 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十四、仿写句子。
公式: ① 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 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十五、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 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 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六、读图题。
1.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七、探究题。
公式:①分 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 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 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八、概括题。
1.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 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一个方面对文学 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九、名著阅读。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 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 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 - 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二十、写信。
公式:①注意 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二十一、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 -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 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二十二、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①推敲词 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 .....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 ..... 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 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 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十三、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 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 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二十四、文言文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 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 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 “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 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 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二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 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 .... 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
二十六、前后照应。
公式: 1、 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 ....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 1、 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 .....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 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描写......为下文......打下了伏笔。
二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 1、 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4、以“时间”; 5、以“感情”。2、 .....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三十、称谓变化。
公式:
1、 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 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 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以上就是帮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138个答题模板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大全有很多同学的语文小说阅读板块是非常的不好的,那么高考小说阅读有哪些答题模板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大全一1.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考试中每一种题型的设置都是有出题者的意图的,向他们想要通过这一类型的考题考察应试者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阅读理解题,考的就是应试者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推断能力
2022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答题模板及方法归纳答题套路整理正常情况下,解决一道中等难度的数学选择题,所用的时间是三分钟。解决一道中等难度的数学主观题,需要十五分钟左右。数学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等。选择填空题答题模板方法1.易错点归纳: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
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高考是每个人的一个转折点,历史在高考中占的分量也是很重要的,那历史考试怎么答题才能拿高分呢,其实这是有技巧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1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很多的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以及灵活记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1(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如下:(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正确的、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高、低、长、短、多、少、第一”等等。(二)分析选项分析选项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
高考地理万能大题解题模板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我跟大家说说高考地理必备大题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朝鲜半岛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原因: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水源丰富。交通——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工农业发达。我推荐:高考地理选择题蒙题口诀、解题步骤及技巧
2021年成人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及范文2021年成人高考中英语作文分数的占比还是挺大的,在分数越高越优势的情况下,英语科目得高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英语作文模板和范文,供参考。2021年成人高考英语作文模板1.Therearemanydifferentopinionsamongpeopleasa...,somepeoplesuggestthat...关于....
成人高考作文通用开头结尾作文是成人高考语文科目必考题型之一,而且占了很大的分值,可以说作文写好了,那么语文分数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模板1、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2、乐观
2023-12-25 17:11:08
2023-07-01 09:56:22
2023-05-29 08:02:24
2023-08-02 11:19:27
2023-12-20 12:58:10
2023-07-26 16: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