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

2024-01-07 11:06:38 | 帮帮网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帮帮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

高考赋分制度是怎样的?

山东高考赋分规则表如下:

山东采用的是3+3模式,语文、数学、英语采用卷面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三科采取 “赋分制”。山东采用的5等8级赋分制。等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

1、A等级:比例3%,赋分区间:91-100。

2、B+等级:比例7%,赋分区间:81-90。

3、B等级:比例16%,赋分区间:71-80。

4、C+等级:比例24%,赋分区间:61-70。

5、C等级:比例24%,赋分区间:51-60。

6、D+等级:比例16%,赋分区间:41-50。

7、D等级:比例7%,赋分区间:31-40。

8、E等级:比例3%,赋分区间:21-30。

其他省份采用的赋分模式:

1、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
帮帮网

2、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

3、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4、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5、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

1、浙江省新高考学考的成绩总共划分为ABCDE5级,其中E为不合格,E等比例不超过5%。每个等级划分比例情况如下表。学考以当次当科考生的卷面得分(卷面满分70分)为依据,按照下表的等级比例,按照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学考科目的等级划分等级 A B C D E 人数比例% 15 30 30 20 不超过5 2、由于选考是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形成的,同一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安排考试。所以这次考选考的考生,同时把学考也考了。在划定某一科目当次学考等级时,也会把选考的考生全部计入划学考等级的基数。换句话说,就是选考可以“一考两用”,既能获得学考等级,同时又获得高考选考科目赋分。 3、比如:有10万学生考某一科70分满分的学考试卷,5万学生考该科100分满分的选考试卷,考后按15万学生划定该科目学考等级,按5万选考学生去掉学考70分部分不合格者划定该科目选考等级。而选考的成绩,则以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卷面满分100分)为依据,根据下表的等级比例,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21级,并按下表的对应关系赋分,在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选考科目以学考合格为赋分前提,起点赋分40分,最高分100分。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

浙江新高考赋分规则

浙江新高考赋分规则如下:

2022年浙江高考赋分规则将原赋分办法的21个等级划分为20个赋分区间,赋分分差从3分变为1分

赋分是先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根据相关政策,浙江高考选考科目起点赋分的分值为为40分,最高分为100分。

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与之前的规则基本一样,都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排序。排序中,根据成绩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原始分转化成赋予分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最终的等级分,即高考分数。

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也就是说“学考合格才能赋分;而选考的分数,也不代表高考最终得分。”

理解赋分的关键在于,明白你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你的高考最终成绩就出来了。

以上就是帮帮网为大家带来的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如何确定?”相关推荐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由ABCD等级调整为合格、不合格 如何确定选考科目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由ABCD等级调整为合格、不合格 如何确定选考科目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由ABCD等级调整为合格、不合格从2019年起江苏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作出部分调整具体为:调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成绩呈现方式,由ABCD等级呈现调整为合格、不合格呈现。调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加分政策。对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学生(即参加2020年及以后高考的学生)取消“见A加分”政策,2018年已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学生

2023-03-21 10:01:42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安排好?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安排好?

自考每门课程满分是多少,多少分及格考试满分是100分,及格是60分。自考有部分省市自考成绩出来是没有59分,只有58分和60分,自考60分就及格,该门课程的学分就修满,但是要毕业却需要学分达到专业要求学分数,每个专业毕业学分数都是不同的,具体可以咨询自考办或者去本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拿到毕业证书还要::一、专业毕业考核是在掌握专业全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

2023-09-18 08:32:36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的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安排好?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的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安排好?

本文目录一览:1、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2、自考本科需要考什么科目一共考几门课程?3、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安排好?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自考本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选择的专业不同分为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2.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3.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和

2023-10-18 15:34:14
新高考如何选科更正确?
新高考如何选科更正确?

2024年拟在天津招生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各在津招生高等学校依据通用版指引编制了《2024年拟在津招生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目录》(以下简称“新版目录”),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选科要求及相关说明如下,供大家查阅了解。2024年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1.新版目录适用于参加2024年高考的考

2024-01-06 11:54:49
自考专升本科目怎么选 自考专升本应该如何自学备考?考试科目和教材如何确定?
自考专升本科目怎么选 自考专升本应该如何自学备考?考试科目和教材如何确定?

自考专升本怎么选择学校和专业自考专升本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下:1、根据成绩选学校,本科学校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在复习时的专业课掌握情况来进行选择,不要盲目的跟风选择学校,前提还是要让自己可以考上学校为前提,而不是看到哪个学校好就报考哪个学校,一切的选择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2、专业课考试科目不同,专升本考试科目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

2023-10-02 00:41:02
沙洲职业工学院普高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外普高考生) 如何确定选考科目
沙洲职业工学院普高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外普高考生) 如何确定选考科目

2018年沙洲职业工学院普高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外普高考生)一、院校基本信息招生代码:以该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院校名称:沙洲职业工学院院校性质:公办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历层次:教育部承认的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学历学习年限:三年校址:215600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福新路1号二、学院介绍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7月,是全国第一所县级市办大学,是一所承载港城梦想、闪耀辉煌成就的地方高校

2023-03-23 18:13:17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别 自考本科有多少科目呢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别 自考本科有多少科目呢

自考本科有多少科目呢自考本科科目设置一般在十一到十六门之间,根据报考学校的专业的不同课程数目有所不同。例如,报考东南大学的计算机与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课程设置可能不同,也或者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也有可能不同。具体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参考各省的自学考试院。自考本科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是指和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而公共课一般包括马克思哲学

2023-10-02 17:24:12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 自考考试科目顺序怎么安排?
自考本科科目如何定级 自考考试科目顺序怎么安排?

自考考试科目顺序怎么安排?自考的优势很多,很多人为了提升学历都选择了自考,关于自考考试科目顺序怎么安排?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教务老师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自考考试科目顺序怎么安排?一般情况下,建议由易到难的顺序,先考自己认为简单的,这样一方面先把简单的课程考过能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学习简单课程的同时,可以慢慢熟悉较难的课程,这样用来学习难课程的时间就长一些。特

2023-09-18 08: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