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14:15:27 | 帮帮网
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体现了高校在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些专业建设点包含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照和选择指南。
建设高校特色专业,是国家为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对相关专业进行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而采用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了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在国内相同领域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二是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求,关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优先发展行业;三是紧扣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办学特色鲜明 办学优势突出
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共有2800多个。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培养人才,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显的办学优势,在全国同类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专业。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后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后并入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素有建筑老八校的美誉,其建筑学国家一级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的排位虽有交替变化,但前8位的排名至今未能撼动。这些高校的建筑学一级学科支撑下的建筑学专业,也几乎悉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东华大学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强劲的学科支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所属的纺织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是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并体现东华大学纺织特色的主体学院。该院纺织工程本科教学,以获得世界纺织教育界权威组织英国纺织学会的认可为标志,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该校纺织工程专业支撑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在连续三次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
武汉大学作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拥有较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高校之一。其图书馆学专业,是目前国内同类专业中仅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其所属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国内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独立成立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高等学府。现代图书馆教育由此而引入中国,并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档案学教育的先河。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56年建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84年建立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学院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居榜首。
吉林农业大学虽为农业院校,但其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家政学,却是该校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唯一与农字号不沾边的专业。吉林农业大学1993年开始创办家政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1997年成立家政研究所并创办《家政与生活》杂志,1998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家政学学会,1999年开始家政教育专业的大专层次学历教育,同年,以家政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的社会学硕士点开始招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正规学历教育的第一个家政学本科专业。
了解一个专业的创办历程、发展轨迹和学科优势,有助于我们对什么专业好做出理性的判断。但许多考生往往会认为,录取分高的就是好专业,录取分低的就是差专业,其实也不一定。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近年录取分相对来说并不高,但该专业在北京工业大学却有很强的实力,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支撑学科材料学是北京工业大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该专业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等。可见,跟着感觉走,不如跟着特色走。如果能对所报专业进行综合考量,并以适当的分数读到适合的专业,无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此外,什么地域好也是考生常常纠结的问题。在众多考生的高校地域选择中,北京、上海或省会城市一定是热门地区。然而,地处温州的温州医科大学,却吸引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在内的不少知名高校的瞩目。这些高校纷纷借鉴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的教学模式筹建或建设眼视光学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于1988年开设以来,目前已形成本专科、七年制本硕连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较为完整的眼视光学培养体系,成为我国眼视光学高等教育的引领者。
北京大学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影学(原影视学)、天津工业大学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复旦大学的管理科学、同济大学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上海海事大学的交通管理(原航运管理)、上海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稀土工程)、辽宁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长春理工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学、中国计量学院的质量管理工程(原产品质量工程)、浙江万里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厦门大学的海洋科学、江西科技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河南工业大学的粮食工程、武汉理工大学的物流工程、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与工程、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兰州大学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等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堪称同类专业领域里的翘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亦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满足国家和地方对紧缺人才迫切需求
教育部等6部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为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目标,正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领域,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形成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资讯传播学类、教育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和外语非通用语种、农林、医疗、石油地矿等相关专业领域。包括清华大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国学方向)、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天津大学的工商管理、复旦大学的软件工程(系统软件、数字媒体、企业信息化3个方向)、忻州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会计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延边大学的朝鲜语(外语非通用语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河海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动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信息安全、山东大学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的资讯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中南大学的安全工程(煤矿与安全工程)、湘潭大学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原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广西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师范教育)、海南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师范教育)、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西南大学的蚕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贵州大学的植物保护、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师范教育)、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教育)、新疆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天然气)等,共有500多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体现志向和意愿的高考志愿与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相关的专业相结合,是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紧扣新兴产业 职业前景看好
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计划用20年时间,使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近80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水平大学。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涵盖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节能环保领域如北京化工大学的能源化学工程、南开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山东大学的环境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物联网工程、华北电力大学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生物领域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物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封装技术,新能源领域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资源勘查工程、东北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材料领域如东南大学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兰州大学的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领域如重庆大学的车辆工程等。
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风向标,对考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高考志愿的填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单请查询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
相关链接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自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依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先后分6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从国家战略层面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国家级特色专业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在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声誉的专业。这些国家级特色专业,反映出各高校的优势资源和办学定位,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传统,与国家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堪称全国高校某一同类专业的领头羊。
我国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级。其中学科门类13个,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每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至二级学科。通常,博士硕士点数指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的数目。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体现了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于建坤)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
新能源类
专业名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核安全工程。
代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做饭取暖需要热能,点灯照明需要电能,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能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没有能源,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那么地球上的能源有哪些可用,它们又来自何方呢?
地球上的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潮汐能;第二类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热能和原子核能;第三类来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能以及由它产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热能等等。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可遏止地猛增。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世纪消耗的全部能源几乎等于前19个世纪所消耗的能源的一半。而且,由于大量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已经使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造成酸雨和气候变暖。科学家们都认为,全球气温升高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目前,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水电、核电、太阳能和风能设施建设的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然而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进的人才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估算,到2020年在风电领域的从业人员就将会有几十万,其中包括几万名专业人员。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在未来10年内,国家每年平均要开工建设5-8台以上的核电机组,预计每年对核电人才的需求有数千人,而全国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不超过500人。对于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因此,亟待加大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流体力学、能源环境化学、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
就业前景
根据联合国与国际能源组织预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至少还有一块价值几千亿元的处女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而且与其他职位明显不同的是,新能源专业人才对于专业背景的看重会比经验更重要。毕业生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报考提示
1.该专业对考生的物理、化学成绩有一定要求。
2.它是一个实验性较强的专业。大学四年里,有很多时光需要你在实验室里度过,因而,较强的动手能力,仔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附:2011年首次招生的新能源类专业开设院校
2014高考:30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公布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体现了高校在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些专业建设点包含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填报高考志愿
2014高考:30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公布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体现了高校在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些专业建设点包含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填报高考志愿
2014高考:30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公布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体现了高校在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些专业建设点包含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填报高考志愿
2014高考:30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公布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00多个),体现了高校在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些专业建设点包含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填报高考志愿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之新医药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新医药类专业名称生物制药、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制药。代表专业:生物制药尽管当今科技极为发达,但生老病死仍是我们无法逾越的鸿沟。生病就要吃药,借助药品战盛疾病是人类无奈而又无法放弃的选择。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制药业主要以制造化学药品为主,即以不同的化学混合物刺激问题细胞以回复原来健康状态。大部分化学药物以压抑身体里某种生理程式,以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之新能源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新能源类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核安全工程。代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做饭取暖需要热能,点灯照明需要电能,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能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没有能源,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之新能源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解读新能源类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核安全工程。代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做饭取暖需要热能,点灯照明需要电能,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能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没有能源,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
全面解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高校增设新专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公布一批。但是,2011年的新专业比较特殊。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加快了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细心的考生和家长会发现,2011年高考期间,一些新科技专业在这一年悄然登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它们都是为了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设置的新专业。新
2023-05-04 15:34:40
2023-05-20 22:49:09
2023-04-21 12:18:35
2023-04-04 14:25:36
2023-04-12 12:24:10
2023-09-15 08: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