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14:24:09 | 帮帮网
高考志愿填报至关重要。是进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设计未来人生的的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2022年福建高考志愿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解读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考录取规则
省招委会根据高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统考成绩,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按类(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确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确定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作为“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综合评价试点、高校专项计划等部分特殊类型和军队院校招生录取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划定。具体录取实施办法另行通知。
高校和省教育考试院应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招生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作出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监督在我省招生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
本科批次招生原则上实施“院校+专业组”(以下简称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批次招生实施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校录取新生要按照规定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流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过时间未按要求完成相关环节工作的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应主动与之沟通,对无故拒绝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可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按有关高校计划数及录取规则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时应立即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备案。
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得在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除国家规定的情形外,高校不得提前组织考生面试、测试,并作为录取依据。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考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招收保送生的高校应按时将本校已测试合格拟录取的保送生数据库上传至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省教育考试院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审核确认后,下载我省生源数据并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的高校须按有关要求,于6月30日之前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我省生源有关拟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经批准,在全国统考前已被高校提前正式录取的考生(如保送生、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考生以及其他类型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录取。
高考志愿填报
考生填报志愿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和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之后进行,具体时间(包括各批次征求志愿填报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公布。
志愿(包括征求志愿)填报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填报志愿,逾期不予补报。各批次常规志愿录取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及时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公布,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征求志愿。
考生在志愿填报前,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省招委会和省教育厅公布的招生规定以及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参考高校的招生计划,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选考物理科目的考生只能填报物理科目组合的院校和专业,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只能填报历史科目组合的院校和专业。考生应认真选择、细心核对,确保志愿信息正确。因考生本人志愿填报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由于考生个人原因,发生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
1、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
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
但事实上是,由于这部分考生为数众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应当承认,这部分同学的高考竞争能力相对于前两类同学要弱一些,所以,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
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师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而那些处于专科分数段的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考生,则都顺利地被这些院校录取到相关的本科专业就读。 帮帮网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高考志愿填报至关重要。是进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设计未来人生的的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2022年黑龙江高考志愿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解读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批次, 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的原则进行投档, 由高校择优录取。 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
报考普通文史类和理工类的考生, 以考生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 作为排序成绩, 按排序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位次。 如排序成绩相同, 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 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文史类为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 理工类为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 以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 按一定比例折算生成的综合分(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作为排序成绩〔综合分计算公式:美术类、音乐学类和舞蹈学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50) ×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 ×40%, 戏剧与影视学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3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 ×70%〕。 按排序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位次, 如排序成绩相同, 按专业课成绩排序确定位次; 如专业课成绩也相同, 再按文化课成绩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成绩排序确定位次。
报考体育类的考生, 以术科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按比例折算生成的综合分(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作为排序成绩〔体育类综合分=(术科成绩÷术科满分×750)×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40%〕 。 按排序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位次, 如排序成绩相同, 按术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 如术科成绩也相同, 再按文化课成绩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成绩排序确定位次。
一、仔细了解分类投档规则
分类投档录取标准不一,像本科提前批次、高职专科提前批文理类、地方专项计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民族班、中外合作办学等,考生应充分利用分类投档原则,统筹规划,实现个性化的升学愿望。
高考生在填报分类投档计划时一定要非常准确地填报专业志愿以表达个人升学意愿,不填、错填、漏填、专业志愿排序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投档录取。如果考生家庭情况不够好,就不要填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其他高收费专业。
二、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简章》
当高考生对某所高校有了兴趣,准备填报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该校《招生简章》,了解学校的相关要求。比如,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会明确要求报考人员身体条件、性别、单科成绩等达到一定标准。
因为投档是按照考生的志愿填报顺序和高考成绩依次进行的,只要考生投档排序成绩达到填报学校的投档线,档案就会被投递到该校。学校再对考生档案进行审阅,如不符合录取条件,就会被退档。所以,考生在报考前,一定要对照高校招生标准认真看一下,倘若自己的某些方面不达标,就没必要去填报,省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冲”、“稳”、“保”要合理组合
填报高考志愿之前预估学校调档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须要做的事情,这直接关系到“冲”、“稳”、“保”的合理组合。
各省招生考试院一般都会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各类考生的一分一档成绩统计表,以及往年各批次院校投档线和录取情况。考生根据自己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位,选择填报院校。在进行“冲”、“稳”、“保”组合时,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院校,尽量保证所填院校之间有些梯度,可选择两三所院校在前面冲一冲;选择两三所院校在中间稳一稳;选择两三所录取概率大的院校保底。
四、填满所有院校志愿,争取最大录取机会
考生应该将平行志愿填满,少填一个志愿就少一次投档机会。后续批次的志愿填报,考生也应重视起来,除非实在不愿意,否则尽量把填好、填全,避免落选。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部分考生,因为达到了一本线,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一本院校志愿,不参加后面的志愿填报,导致档案没有投递出去,于是不得不选择复读。
如果考生没有下很大的决心一定要上某所大学或某几所大学,就中规中矩地把所有志愿填满,特别是那些高考分数过线不多的考生,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举个简单的例子,高考成绩过一本线只有十分左右,就不能只填报一本院校志愿,要填报二本院校志愿,且把重点精力放在二本院校的选择上,毕竟这样的分数,即便上了一本院校,也很难被好专业录取。
五、注意志愿填报顺序
平行志愿可以减轻考生的报考风险,但不代表每个志愿都被“平等对待”。计算机会按照志愿填报院校排序的先后进行检索和投档,在考生的分数超过了多个填报院校的情况下,排在前面的那所院校将会拿到考生档案。也就是讲,考生一定要将自己想上的大学放在前面。对于分类投档专业的院校,还要注意专业志愿顺序,考生应该将最想读的专业放在靠前位置。
六、合理进行专业搭配
考生在选报专业时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或“未来专业”,每年高考,热门专业基本上都会“爆棚”,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实力就罢了,如果觉得实力不够顶尖,就要给自己“留后路”。建议对同一所院校的六个专业进行合理搭配,拉开差距。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做权衡和妥协,如果首选学校,对专业的要求就应适当降低;如果首选专业,对学校的要求就应适当降低。对学校和专业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极少数实力一流的高考生能做到。
2023年安徽省理科高考分数线2023年安徽省理科高考分数线如下:安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其中本科一批文史495分、理工482分;本科二批文史440分、理工427分。相比去年本科一批分数线来讲,理科分数线下降9分,文科分数线下降28分,本科二批理科分数线下降8分,文科分数线下降40分,整体分数线偏低。高考理综常用的答题技巧注意答题顺序:理
谁来讲讲今年河南高考一批志愿中平行志愿是怎样录取的,什么是“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由市、县(市、区)招办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中,考生还可填报3个院校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其他院校志愿。省招办将按平行院校志愿投档原则再次投档。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时间是在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什么意思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的意思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同一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高校志愿。无论哪一志愿录取,对录取考生的院校来说,均为第一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1、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文史类或理工类)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投档检索时,先检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报的所有院校志愿,依志愿顺序确定志愿投档。再
高考志愿是平行志愿吗?高考志愿是平行志愿。高考志愿录取规则是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抄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一般来说,平行志愿填报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1、冲一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B志愿。2、稳一稳:把与
2022年浙江高考分数及位次表2022年浙江高考分数及位次表如下:2022年浙江高考分数687至750,位次区间在1至301,同分人数301人;高考分数686分,位次区间在302至351,同分人数50人;高考分数685分,位次区间在352至393,同分人数42人;高考分数684分,位次区间在394至460,同分人数67人。2022年浙江高考分数683分,位次区间在461至5
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时,顺序是怎样的?投档的顺序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先后依次检索。平行志愿的投档方法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先后依次检索”即将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再按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在平行志愿内部几个志愿之间还是有顺序的,在平行志愿A、B、C、D、E、F都可以投档的时候,优先考虑是A志愿,其次是B志愿、C志愿、D志愿以此类推。平行志愿有没有先后顺序,要分为两种情
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什么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一、高分优先原则。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二、遵循志愿原则。每个考生所填的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三、多次检索原则。这里的多次检索指的是在投档前会多次检索你的院校志愿,指的是投档前的行为和操作,从第一个志愿开始检索,如果第一个志愿分数够
高考报考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提问:高考报考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回答: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举例而言,如果第一志愿里设有A、B、C、D四个平行校志愿,考生依次填报后
2023-06-02 03:57:15
2023-06-05 23:23:15
2023-06-08 09:33:52
2023-08-26 03:09:43
2023-06-11 03:14:14
2023-06-08 0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