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11:11:35 | 帮帮网
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
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与现行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不同,改革后,内蒙古将采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3+1+2”模式下,考生文化课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其中,“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试卷为全国统一命题,每门满分均为150分。“1”和“2”为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性科目,试卷由自治区统一命题。“1”就是考生在物理或者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1门作为首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以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2”就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3+1+2”模式下共有12种组合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文理交融,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增大考生的选择空间。
在招生录取方面,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一是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并为高校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涵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13门科目。考试按照教学进度,学完即考、随结随考,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成绩不计入高考总成绩,合格者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应在相应科目成绩“合格”后的基础上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
“一参考”是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参考,在考试成绩相同时,高校可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综合素质评价是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日常动态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方面。目前,教育厅已经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日常表现实行写实性记录,一经确认公示不能更改,确保公平公正。
在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文理分科,只有文综和理综2种固定的组合。实施“新高考”后,将按照考生选考物理组合、历史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同时,把原来的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一个批次,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帮帮网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一般安排在普通高考之前进行,报考高职院校但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通过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和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毕业证书效力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区别。
第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科,这是3+1+2选科的基本前提。
第二,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是3+1+2选科的必要条件。
第三,要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选科,这是高考3+1+2选科的基本要求。
在新高考地区3+1+2选科一定要把握好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综合做出选择决定。
2022年海南省高考的考生共有63874人,比去年增加了4026人。其中普通类56116人、艺术类4897人、体育类2861人。
2022年海南省高考的考生共有63874人,比去年增加了4026人。其中普通类56116人、艺术类4897人、体育类2861人。
2021年,我省共有59848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了2164人,其中,普通类53136人、艺术类4046人、体育类2666人。今年参加我省高职对口单招的考生有11548人;其它特殊类单独考试的考生有259人。
我省高考于6月7日至10日举行,全省共设19个考区、38个考点、2054个普通考场,127个隔离考场,58个备用考场。各考区在集中隔离点还准备了专用考场。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三亚市中心医院也准备了病患专用隔离考场。
2020年海南高考将于7月7日至10日进行。全省有57336名考生参加考试,比去年减少2500余人,其中普通类50993人、艺术类3847人(较去年增加457人)、体育类2496人(较去年增加240人)。
省/市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全国 | 1031万+↑ | 975万 | 940万 | 940万 | 942万 |
海南 | 5.9万↑ | 5.8万↑ | 5.7万↓ | 6.04万↓ | 6.2万↑ |
赴考时,考生如乘坐私家车、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途中可不必戴口罩;如坐出租车、网约车,应在后排落座,并全程佩戴口罩,下车后做好手卫生;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车上尽量不要接触其他物品,与乘客保持安全距离,下车后做好手卫生。
进入考点时,考生要佩戴口罩,排队量体温,排队的时候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拥挤。海南的7月十分炎热,在太阳底下暴晒、紧张,都有可能导致考生体温升高,卫健部门已经建议考点设置区域,供体温异常的考生休息后复测体温。考生即使发热,也不用担心,考点将安排专门的考场供特殊考生使用,因更换考场而延误的时间,都会被记录在案,考试时间会适当延长。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天津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有多少人报名天津市2022年的报名人数约为5.8万,比去年增加了约2千人,增幅约为3.6%。生源有所增加,主要是适龄人口的自然增长。天津市高考适龄人口数量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下降,从8万到7万,再到6万,到不足6万,从2022年开始将逐渐回升。天津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天津2021年高考报名考生约为5.6万人。2021年天津普通高考于6月7日、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2内蒙古高考3+1+2最新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内蒙古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内蒙古高考即将实行3+1+2模式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
2023-12-25 17:11:08
2023-07-01 09:56:22
2023-08-02 11:19:27
2023-12-20 12:58:10
2023-07-26 16:59:11
2023-05-29 08:02:24